安徽学子三下乡:民法宣传进课堂 普法教育送温暖
作者:索欣钰
为了学习贯彻“八五”普法规划,将“突出宣传民法典”明确为普法重点内容,增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们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五四爱心学校“书香沁·支教情”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泾县第二中学,开展“知法于心,守法于行”民法科普课程,让民法典走进生活,深入人心。
课程开始前,实践队员认真进行各项准备工作,根据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设计相应的课程内容,选取浅显易懂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案例进行讲解。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在泾县第二中学八年级五班的教室里正式开始了普法小课堂。学生们对民法科普课程充满兴趣,认真聆听实践队员讲解民法相关知识,课堂井然有序,气氛融洽。
在民法典这本“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中,公民从出生到死亡,从摇篮到坟墓,都有法律保护。过年收到的压岁钱该如何保管?未成年人为什么不可以未经父母同意进行大额游戏充值?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办?实践队员采用同学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常见事例引入“民事法律关系主体”、“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人身权”等多个法律概念,让高深的法律术语转化为一个个易于理解的小故事。特别是一些有关校园霸凌的案例,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认识到霸凌行为对他人各项人身权利造成的损害和需要承担不同法律后果后,同学们更加坚定要抵制校园霸凌,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图为学生上台连线霸凌行为的违法之处
在讲解财产权中的知识产权部分时,实践队员出示了注册商标、未注册商标与版权标记的图片,并分别阐释它们的含义。同学们积极配合实践队员,从自己的文具、跳绳、课本等生活用品中找到上述标记。“如果法律不把一些正规的好品牌保护起来,就会出现很多假冒伪劣产品,这样不仅正品会被打击,我们买东西的人也会有所损失。”一名同学在回答知识产权有何意义时这样说道。
图为学生从文具中寻找注册商标标志
为什么需要律师为可能犯法的被告申辩?舆论或道德因素应不应该对法律的实施加以影响?在讨论环节中,同学们自发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实践队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激烈地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对于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公平,定纷止争与道德教化等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向实践队员列举身边出现的关于继承、婚姻等其他包含民法知识的事例,实践队员耐心回答了同学们的问题。
图为学生们进行讨论
普法宣传不仅是对民法典法条的简单介绍和解释,更是要将公平正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达到每一名学生的心中。通过对法律条规的解释,同学们对公民权利与义务一体两面的关系有了更深的认识,懂得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当积极履行义务。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前提是普法。通过民法典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步提升自身规则意识、契约精神,遵守法律和公序良俗。民法宣传进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促进法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